正念沙龙架起师生心桥
——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举办“品一颗果脯,见天地人生”师生互动心理活动
2025-10-20
10月17日,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举办了一场以“品一颗果脯,见天地人生”为主题的师生互动心理活动,活动邀请校心理健康中心厉枫老师担任指导教师。本次活动打破了传统师生交流模式,将小小的果脯化作“浓缩的生命故事”与“心灵的镜子”,通过结构化的正念体验,让师生在味觉与对话中完成自我探索,收获情绪疗愈。

活动伊始,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铭启率先分享。他从果脯的多元种类切入,细致讲解了传统与现代果脯的制作工艺,还特别鼓励同学们动手实践,尝试自主制作果脯并设计特色包装,将专业知识与生活创意相结合。随后,心理中心厉枫老师开启“时光的馈赠,师生正念对话沙龙”活动,呼应活动宣传语中“放下讲台与课桌的界限,作为共同学习者相遇”的理念。打破隔阂是活动的第一步。师生们随机混合入座,一场简单的握手破冰仪式,迅速拉近了彼此距离,也重新定义了这场活动的“场域”——这里没有师生身份的束缚,只有平等交流的伙伴。紧接着到了“协同正念”品尝环节,双人进行五感练习:参与者专注于果脯的色泽、触感、香气、味道与咀嚼时的质感,再向同伴细致描述自身感官体验。这种全然倾注的“聆听”,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被重视的温暖,成为彼此间珍贵的心灵礼物。


小组深度对话中,思想碰撞愈发激烈;大组分享环节,果脯更是成了唤醒记忆的“钥匙”。同学们纷纷讲述品尝感受,有人从果脯的甜意中想起父亲每周送到学校的果干,有人回忆起与好友分享果脯的欢乐时光,还有人提及看剧时搭配果脯的惬意瞬间。厉枫老师在总结时,巧妙提炼出果脯“苦尽甘来”的深意:“果脯的甜是时光酝酿的成果,人生的成就感也需亲手创造。每一份感受都值得尊重,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聆听,当我们看见彼此角色背后鲜活的灵魂,真正的教育才能扎根生长。”
活动尾声,同学们互赠“心灵果脯”,将温暖与祝福传递下去。
此次活动不仅让师生在忙碌的校园生活中停下脚步,更以创新形式搭建起情感沟通的桥梁,为“思源·食文化”建设注入了柔软而有力的教育温度。
(文字:李明珠 袁浩然 姚颖 图片:李明珠 高浩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