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
教育部2003年启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有关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要求,明确了实验教学改革方向和具体措施。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实验教学基地的建设,促进我校实验教学中心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在实验教学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本科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意见》、《天津农学院岗位实训实施办法》、《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天津农学院实验教学评估办法》等。
本中心积极响应教育部、市教委和学校的指示精神,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与管理制度和办法。
实验教学定位与规划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主要包括食品加工实验室(车间)、食品安全控制与检测中心食品安全实验室、生物工程中心实验室I、生物工程中心实验室II、化工原理与食品工程实验室、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生理与免疫实验室、食品化学与营养实验室、食品分析实验室等十个功能实验室,主要用于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技能培训和毕业实习等。中心按照学校的实验教学理念,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室内外结合、相关实验课程协同教学”的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定位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为目的,发挥和依靠农科优势,以农业产后领域为重点,培养服务沿海都市现代农业的应用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环节与机制,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强实践能力、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和触类旁通的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协调发展,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必要前提条件。因此,实验中心围绕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密切配合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强化工程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构建集教与学为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课内与课外教学为一体的实验基地。并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开展联合教学与培训,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规划
1、实验课程改革建设
(1)以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中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代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与发展,整合优化实验课内容,突出学生自主性、综合性实验内容,以实现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系统训练。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采用灵活的、指导性的实验教学方法,制定新的实验课考核方法。在管理上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实验室开放的管理机制,改变封闭式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方式,向学生、教师全面开放,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提高其利用率和效益。
2、实验室设备和环境建设
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服务能力,更新部分常规仪器设备,补充购置一些大型的实验仪器设备,以满足本、专科学生科技创新和教师教学、科研使用。同时对实验室环境进行不断建设,建立安全、环保的实验条件。
3、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本着重点培养和计划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根据学科建设和实验教学的需要,在现有基础上,每年引进1~2名的高层次人才;同时,派送1~2名在职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学习,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建立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精于教学、勇于创新、热爱实验教学队伍。
4、实验教材建设
根据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开展自主实验的要求,组织修订和补充系列教材和其它实验指导书,并编写配套的网络课件。
5、信息平台建设
为了满足教学发展需要,筹建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和网络化教学多媒体实验室,数字化实验教学信息,开发部分相关实验的计算机网络课件,帮助学生在线进行实验课学习;同时,也鼓励教师开发更多的实验教学课件,充实网络辅助教学资源,逐步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大幅度提高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使用效益。
6、产学研对外科技服务建设
加大对外服务,特别是对社会提供各种培训服务以及技术服务;同时加强和兄弟院校之间的联系,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取长补短。
7、实验室管理建设
完善实验中心的开放式管理。按照开放式教学的要求改进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为全面实现实验教学的开放管理提供保障。同时完善实验质量监控体系。
按照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结合专业实验室投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进行实验室建设,将“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实验室(车间)”和“食品品控与农产品检验实验室”建成国内外一流的实验、实习基地。
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方案
1.改革思路
根据学校及系里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以“农产品加工与贮藏、质量安全控制与检验”的实践性需要和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岗位实训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知识整合和技术集成,强化培养学生的基本技术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为此,要改革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革新和丰富实验内容和实训方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加强实践教学师资能力建设和实验室硬件条件建设,保证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取得良好的效果。
2.改革方案
按照改革思路,实现实验教学目的,制定改革方案,主要做法包括:
(1)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增加和丰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岗位实训的内容,实现由实验室验证性实验到以专业实践技能综合训练和设计创新实验的转变,实现课堂理论知识的整合应用和学过的工程技术的集成运用;统筹和优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实验效益;实验与实训相结合,提高岗位能力,增强就业实力。
(2)实验室内外结合、构建开放性实验教学新模式
对于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和岗位实训,要更好的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要以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模式来组织和管理实验教学。按照食品工艺、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实验和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开放模式要形成实验室内外结合、相关实验课程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的模式。具体来讲,实验室外运用所学的《企业管理》、《食品质量管理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市场营销》等知识,完成产品设计、可行性分析、经济核算、产品模拟销售等实验内容;实验室内运用《食品工艺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与检验》等知识,完成工艺实验、成分分析、质量安全检验等实验内容。相关实验课程除食品工艺实验课以外,还包括食品化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安全控制、感官评定等的实验课程,学生们在这些课程中可以对自己开发试验的产品进行安全控制、成分测定、进行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方面的质量检验和感官评定。基本模式如下图。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手段。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网络教学等方式,结合实训模拟工厂岗位的要求,教学网络化管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自主研学,建立多元化、智能化、网络化教学平台。
(4)实验室对外开放。农产品加工实验室(车间)、分析检验实验室向师生实行开放管理,为学生提供具有不同特色、不同教学要求和较大发展空间的实践性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教学计划,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和训练层次,改变学生长期以来被动、刻板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在实验室开展创新大赛、兴趣小组活动、参加科研课题等,提高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