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首页 | 中心概况 | 实验教学 | 实验队伍 | 体制管理 | 设备环境 | 中心特色 | 教学成果 | 评价规划 | 验收材料公示 
今天是:
本地搜索: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新闻动态
 

筑牢储粮科技基石,携手探索减损未来 ——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小麦贮藏加工创新团队赴宝坻区粮食购销京东分公司开展储粮技术调研与交流
2025-10-27 15:41  

筑牢储粮科技基石,携手探索减损未来

——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小麦贮藏加工创新团队赴宝坻区粮食购销京东分公司开展储粮技术调研与交

2025-10-27

10月22日,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强、副院长张爱琳、天津市玉米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小麦贮藏加工岗位专家梁丽雅教授、成员张鸿雁博士一行四人赴天津市宝坻区宝坻粮食购销京东分公司开展座谈交流与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粮食储藏过程中的保水、降损、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需求,旨在通过校企合作探索储粮科技的创新路径,助力粮食安全保障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交流:聚焦储粮痛点,共谋合作方向

在调研座谈会上,宝坻粮食购销京东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企业的核心需求与技术基础,同时希望在项目申报、课题立项及经费管理方面与高校建立对接机制,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张爱琳副院长介绍了食品学院在小麦贮藏与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基础专业设置以及校企合作的形式双方还就“企业科技特派员”模式展开讨论,探索高校专家深入企业一线、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实验室的协同机制。

二、实地考察:探秘储粮一线,夯实科研基础

为全面了解企业储粮现状,调研团队深入公司粮库,实地考察了高大平房仓。企业负责人现场演示了空调温控系统对抑制霉菌、延缓小麦陈化的关键作用,并分享了以“望闻问切”经验管理为主的通风、水分调控措施。

调研团队重点关注了储粮过程中虫害防控与水分管理两大难题。小麦与稻谷在储藏初期经磷化铝熏蒸后能很好地控制虫害问题。小麦收购初期标准水分含量要求为12.5%,水分若管理不当易生霉。当前小麦储藏周期最长可达5年,出库时需检测常规物理化学指标、农残及毒素,现有4年贮存样品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样本。

三、模式探索:校企协同创新,推动成果转化

此次调研不仅聚焦技术问题,更深化了校企合作模式的可行性探讨。公司负责人表示,希望双方在储粮技术指导、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食品学院李强副书记表示: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该公司的产教融合,为教师的科学研究、学生的生产实习搭建合作平台。梁丽雅教授进一步介绍了天津市玉米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情况、小麦贮藏加工创新团队的职责与任务,并对该公司拟开展的科研内容提出具体的方案,即不同贮藏期小麦品质对小麦加工品(面粉、面制品)品质的影响,为提升储粮价值开辟新方向。

未来,双方将围绕储粮科技的难点痛点,推动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此次调研为校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后续将结合企业需求,深化联合申报、人才培养及技术示范等举措,共同探索储粮领域的科技赋能路径,为保障粮食安全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字/图片:张鸿雁)


关闭窗口

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2号
邮编:300384